(i) 店主阿西在上海工作多年,累積經驗,在事業發展黃金時期選擇回流老家長洲,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倒退。但在參觀了島人源及與阿西交談後,可以看到他仍滿腔熱誠,希望可以善用自己的專業,取自長洲,用於長洲。例如他設計的鹹魚TEE, 利用自己身為長洲居民眼中對鹹魚的看法,配上不同風格的設計,令傳統文化與現代的想法融合,使年輕一代更能了解長洲的特色。
(ii) 阿西有時候會以電手鑽在平平無其的黑色明信片上打上長洲島的形狀送予客人作留念,在夕陽下細看更覺精緻。
(iii) 在阿西眼中,長洲正值新舊融合的時期,一方面有很多年青新潮的店舖進駐,而傳統店舖仍保留其特色,繼續於社區營運,兩者相輔相成。這樣的融合,其實正是社區進步的必經過程,而他亦相信傳統可以用現代的方式演繹,與藝術作出轉化結合
(iv) 長洲的遊客日漸增多,其實也令居民相當煩惱,例如有一些遊客會將垃圾棄置在居民的單車籃裏,亦有一些居民因感到煩厭而惡言相向,阿西認為只要互相尊重,各自都為對方多想一步,那樣各位才能享受到真正的長洲!
(i) 店主Jason從小一直在長洲居住,是土生土長的長洲居民。與太太Karen原是開廣告設計公司,婚後在長洲學習父親的傳統打金工藝,並開設純銀製作坊及紀念品小店,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工藝。
(ii) Karen本是市區人,七年前嫁給Jason後便一直定居長洲。基於對長洲的喜愛,她的家人也於一年前搬到長洲定居。
(iii) Karen對遊客到訪長洲表示歡迎,但覺得遊客到處遊玩外亦必須尊重長洲居民。
例如垃圾應自行帶走或掉入垃圾桶。另外上山時亦不應打攪民居範圍。
(iv) Karen稱長洲人不常光顧遊客常去的餐廳,他們有自己常去的地道餐廳。
(v) Karen覺得長洲生活簡單舒服,平時會相約長洲朋友到餐廳或在家聚會。(vi) Karen喜歡長洲的人情味、居民互相幫助。
(vii) Karen稱住市區在家時會較少專登外出。長洲空氣好,閒時會散步,居民朋友之間經常見面,生活開心一點。
(i) 晴小巷是由長洲唯一的歐陸式麵包店,主打各式酥類及法包。 老闆Fred的太太是長洲居民,一直都希望創立自己的生意,於是畢業不久就定居長洲尋找機會。適逢有港式麵包舖鋪面出讓,於是接手並且自學西式麵包手藝。太太喜愛的牛角包同時亦是店舖的主打,每日限60個均由老闆親手製作,僅售$15。雖然價格比市區便宜,但絕對沒有「將貨就價」;採用的均是來自日本和法國的進口麵粉和高級牛油,希望顧客食到好的用料和老闆的用心。
(ii) 長洲因為租金相對低廉,對於沒有太多資金的創業者適合。例如有內街的家庭式經營店舖,或因沒有租金的壓力,豬仔包依然是$2-3蚊一個。
(iii) 長洲依然保存一種鄰里關係,和平解決是街坊之間一種默契。例如曾經有朋友認出露台的單車是自己的,於是拍門取回。因為是街坊的關係,往往都是警告了事,而不會把事情鬧上警局。
(iv) 長洲的成本容許人發創業夢,消費者除了遊客以外,還有不少外國人定居。同時因為娛樂不多,工作和家的距離有限,要存錢也相對容易。
準備船到橋頭生活節其間,我地去到自力帆布同老闆商量買遮光網,但最後因為疫情關係未能實地擺放已經準備好的作品。先前同老闆傾談之下,佢都畀左唔少心機整好遮光網,好有信心保證。
「平時車開街邊見到果啲遮光網都係個零鐘頭就整好,呢個網要慢慢車,一面車要一面感受塊網會唔會索得太緊,尺寸要準,之後先唔會太緊摺起左,塊網先會平直啲,比平時用多兩三倍功夫... 整得畀你梗係實淨咖啦。」